毛澤東批示的“鞍鋼憲法”,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1960年3月,中共中央轉發《鞍山市委關於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毛澤東在批示中確定了“兩參一改三結合”等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管理的重要原則,“鞍鋼憲法”由此誕生。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將“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內容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給予充分肯定。
      “鞍鋼憲法”精神,是鞍鋼寶貴的精神財富。鞍鋼不斷賦予“鞍鋼憲法”以新的時代內涵,持續發揚光大,使其成為推動創新與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 毛澤東
      1960年3月22日,毛澤東看過了《鞍山市委關於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大為讚許,寫下了近600字的批語,喜悅之情躍然紙上:“這個報告,更加進步,不是馬鋼憲法那一套,而是創造了一個鞍鋼憲法……”。
      “鞍鋼憲法”的誕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曆程中的一個重大事件。“兩參一改三結合”等原則,對於探索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蘇聯企業管理體製的影響
      1952年8月11日,中蘇兩國就派遣專家援助鞍鋼和鞍鋼派出人員赴蘇實習等,在莫斯科簽訂《補充協定書》。此後,蘇聯的企業管理體製與管理製度,對於正在探索中的鞍鋼,產生了直接影響。
      蘇聯馬鋼(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冶金聯合工廠)的管理方法被稱為“馬鋼憲法”,在鞍鋼普遍推廣應用,曾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不完全適合中國國情,尤其是在尊重工人的主人地位和調動職工積極性上,暴露出一些問題。
      1. 蘇聯專家在鞍鋼
      按照中蘇協議,蘇方陸續派遣340名專家到鞍鋼。蘇聯專家在幫助“三大工程”等建設的同時,協助鞍鋼製訂了各級各項管理製度和技術操作規程。
      2. 鞍鋼職工在蘇聯
      按照中蘇協議,鞍鋼經理馬賓和部分廠礦長、車間主任、工段長、技術骨幹600餘人,前往蘇聯馬鋼等鋼鐵廠及院校學習。
      三、中央期望和鞍鋼創造
      1958年至1959年,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真、李富春等中央領導連續到鞍鋼視察、指導工作。1958年9月,在“全民大煉鋼鐵”熱潮興起之時,鄧小平視察鞍鋼,提出鞍鋼應大搞技術革命。鞍鋼不辜負中央期望,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到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上來。廣大職工以高度熱情投身其中,取得了大批革新成果。
      “鞍鋼憲法”誕生之前1958—1959 1958年:
      5月4日
      中共八屆二中全會召開,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鞍鋼經理袁振參加了全會。
      5月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視察鞍鋼大型軋鋼廠等重要廠礦。
      7月16日
      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視察鞍鋼。
      9月24日
      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視察鞍鋼時指出,鞍鋼這樣的大企業應當超過上海,鞍鋼應大搞技術革命。
      9月25日
      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在全市人民動員大會上號召為完成鞍鋼年產450萬噸鋼而奮鬥。
      11月2日
      中共鞍山市委召開黨員幹部大會部署全民大煉鋼鐵。
      1959年:
      3月29日
      鞍鋼召開首屆職工代表大會,中心議題是廣泛發動群眾,大搞技術革命。
      5月28日
      中央書記處書記彭真視察鞍鋼,要求鞍鋼1959年要搞一個實事求是的、落實的生產指標。
      6月5日
      朱德委員長和董必武副主席視察鞍鋼,勉勵大家要注意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前進。
      6月23日   鞍鋼召開第一次黨代會,中心議題是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貫徹總路線,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
      四、中央批轉鞍山市委報告
      按照中央的要求,鞍山市委總結了鞍鋼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經驗。鞍山市委的報告上報遼寧省委並轉報中央,毛澤東親自作出關於“鞍鋼憲法”的批示,並轉發全國。
      五、學習“鞍鋼憲法”貫徹“工業七十條”
      毛澤東批示“鞍鋼憲法”後,冶金部、遼寧省委、鞍山市委、鞍鋼黨委迅速傳達貫徹,全國工業企業逐步形成了學習“鞍鋼憲法”的熱潮。
      “鞍鋼憲法”的基本精神,充分體現在中央頒布的《工業七十條》之中。1964年7月3日,鄧小平視察鞍鋼時強調:“鞍鋼貫徹《工業七十條》要和貫徹‘鞍鋼憲法’結合起來。企業無論如何要有個製度,有個規矩,有個約束的東西。”
      1. 鞍鋼憲法被概括為“五項原則”
      堅持政治掛帥,加強黨的領導,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
      2. 1960年3月23日,冶金部和遼寧省委在鞍鋼召開幹部大會,傳達毛澤東關於“鞍鋼憲法”的批示。冶金部部長王鶴壽、副部長劉彬、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李東冶、鞍山市委第一書記楊士傑分別在會上講話。
      3. 三個第一流 四朵大紅花
      鞍鋼在貫徹“鞍鋼憲法”和《工業七十條》的過程中,解放思想,依靠群眾,大力推進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不斷攀升,公司黨委適時提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既宏偉又現實的目標。1966年1月28日,鞍山市委第一書記兼鞍鋼黨委書記王鶴壽在幹部大會上提出,要爭取實現“三個第一流”(品種、質量達到世界第一流,生產工藝創世界第一流,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世界第一流),創“四朵大紅花”(紅礦浮選回收率超美國;高爐高壓低消耗要創世界水平;雙床平爐煉低合金鋼要創造世界水平;軋鋼要進行大規模工藝革命,創世界水平)。
      六、“兩參一改三結合”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充分肯定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將“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內容,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給予充分肯定。
      七、弘揚“鞍鋼憲法”精神
      進入新時期,鞍鋼采取多種方式弘揚“鞍鋼憲法”精神,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就是把“兩參一改三結合”體現在加強幹部的作風建設和強化企業民主管理上;體現在全麵深化企業改革上;體現在把管理者的決策能力、專家的科學知識、職工群眾的智慧創造融為一體,充分發揚團隊協作精神、發揮團隊作用上。
      1. 強化民主管理
      通過各級職代會等多種形式,強化企業民主管理,問政於職工,問需於職工,問計於職工。
      2. “網絡問企”活動
      鞍鋼把“兩參一改三結合”原則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創造性地開展了“網絡問企”活動,廣開言路,廣納良策,凝聚職工智慧,激發企業活力。
      3. “四支隊伍”建設
      為提高隊伍素質,推動崗位創新,更好地發揮廣大職工在改革與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鞍鋼集團出台係列政策,大力推進研發、工程技術、技能人才、采購和銷售“四支隊伍”建設。 4. 設立創新工作室
      鞍鋼為工人技術專家設立創新工作室,組織一線職工開展技術攻關、學習交流、技能培訓、技術服務,攻克技術難題,不斷提升“鞍鋼製造”水平。